綠色世代 不綠就OUT?!

更新日期:2009/03/30 17:51 實習記者高郁文、鍾蕙先

身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面對最新的環保潮流,你是否也跟著一起「」了呢?昨(3月29日)上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世界地球日論壇,在來自不同世代及領域的綠領人士參與下,於台北展開對話。會中除分享各自從事環保綠色工作的心得,同時也針對如何更積極推動各項環保運動、落實環保生活做出討論與建言。

綠色未來 前景可期

綠色世代 不綠就OUT?!」論壇具體地勾勒出綠色未來的前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即表示,在環保運動的路上,大家絕對不會是孤獨的。環境保護是每一個人責任,也絕不只限於台灣本土,而是世界性跨國性全球性的串連活動;對於破壞環境的人,要用「良幣驅逐劣幣」的立場,轉換他們的態度,讓他們也變成綠色世代的一份子。

企業界代表欣偉科技總經理李若存也提到,在企業的社會責任裡,環保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塊,而環保意識與環保概念,和經濟發展與企業營利並非衝突,其中絕對有一條創造雙贏的道路。若能夠有效地將產業轉型,例如有機農業、有機食品、綠色環保建築、環保旅館、生態旅遊等等,無論在食衣住行育樂上,都能有清新的綠色蹤跡,創造綠色產業以發展新的經濟模式,突破傳統產業的窠臼,把綠色生活當成生活品味與生活配備,讓環保不再是曲高和寡的議題,而能夠變成一種綠色經濟運動。

經濟誘因 帶動綠色產業發展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王俊秀以及低碳生活部落格主張楊乾則不約而同提到,在發展綠色經濟的過程中,政府應扮演重要的角色,從政策面去執行,例如課徵能源稅、用鼓勵的方式讓民眾認同購買獲認證的環保商品、規劃完整安全的自行車道等,提出更多誘因讓民眾甚至企業共同參與環保,將環保的概念融入每一個生活細節,甚至讓企業自動將環保納入產品製造的必要考量等,將環保變成基本的公民意識,由政府帶頭,配合消費者力量的覺醒,以達到風行草偃的效果。

李若存表示,要發展綠色經濟,必先存在誘因,才能永續經營環保並非禁慾主義,且綠色經濟是有利可圖的方向。陳瑞賓對經濟誘因做進一步補充,自行車之所以流行,經濟誘因即是油價的上揚。當一個產業興起代表另一個產業的衰退,此時政府應審慎評估補助方案,以避免對經濟及環境造成不當的發展。

地球日的最初和最終:環境運動

環保不應該是一個遙遠的目標,也不該僅僅是一個高調的話題,它是我們每一個綠色世代成員應該實踐的一種生活態度。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在論壇中特別強調:「環境運動是地球日的最初和最終」,他發現台灣民間團體從1989年開始參與地球日至今,環保只能透過社會運動實現,理由在於政府是最大的污染源,政府鼓勵對國家經濟有益的企業設廠及公共建設興建,卻忽略該企業的污染排放及綠色經濟的概念。身為綠領,應該要站出來走上街頭,發揮大眾的影響力,去影響身邊的人。

綠世代的人們除了具有環保內涵活動力之外,綠色時代經濟和環境之間是互利共生的英文的經濟economy」和生態ecology」皆是以生態eco-」為字首。因此,應將這波經濟衰退的失業者轉型成綠色工作者,並在擴大內需計畫中,加入綠色產業節能減碳絕不只是口號,永續經營也不是一個夢想而已,從個人家庭企業、乃至於國家政府全世界,在地球日邁入第40屆之際,我們都應該從根做起用心去做,實踐綠色生活態度,成為最夯的綠領階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