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只有百米賽跑

來源:格林威治~天下一族



這是曾經感動千萬人的漫畫



康熙來了 20120314_會模仿也是能出人頭地 林俊逸 模仿費玉清

                   黃捷雲

*實創國際生技公司營運總監*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不僅是句琅琅上口的廣告詞,也是現代許多父母養育兒女的信念。其實,這種說法是源自已故美國賓州心理學家B.F.Skinner行為學派學說中的「增強(reinforcement)」原理,意指用密集學習各種才藝等方法、注重幼兒感性刺激作用,使其大腦的智力得以越快速地發展,當然,將來長大後的成就也可能越大。大部分的父母只要負擔許可,無不用盡心思將「最好的」營養、用品提供給子女,並要他(她)們在學校入學前提早學習語言、美術、音樂、舞蹈等等才藝課程,姑不論此種衍生論調的科學印證如何,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也常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周遭。 

    當前知識經濟時代來臨,比較進步合理的說法,是認為資訊多元化且瞬息萬變,光靠學校教育裏的教學內容,絕不足以應付社會上或工作上層出不窮的問題,因此,「終身學習」便成為知識份子推崇的教育觀念和實踐理念,我國政府甚至訂定「終身學習法」立法推動,並以核發「終身學習護照」鼓勵全國公務員或各區居民參加正規或非正規的學習課程,養成學習習慣以提升國民素質。此種創意做法立意甚佳,我們也樂見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家庭教育乃至個人成長結合一起,打破理論與實務上的隔閡和樊籬。

    然而,在強調「專業(The Professionalism)」是「你的唯一生存之道」(日本國際知名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語)、是職場上競爭唯一利器的同時,學習內容往往過份突顯了實用和功利的份量,而忽略了人格教育以及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君不見最熱門的補習機構所開的課程,「實用美語會話」「理財賺錢術」「美容美髮班」「高普特考班」等班別最受歡迎,鮮少看到「身心靈」相關的修養內容,縱有些宗教團體開始推廣一些靈修活動,但究其目的還是以傳教信仰為主,尚未普及全民意識達到「身心健康」的雙重目標。事實上,大前研一歸納所謂專業,指的不只是個「專家(specialist)」而已,更要求擁有「高超的專業價值」和「道德情操」等,高超的專業價值係指一個專業人才必須具備先見力、構思力、議論力、矛盾適應力以及不斷學習、成長的心態,才能在變動與未知的世紀中依恃生存;至於道德情操無疑是老生常談,尤其在過度功利思維的當代潮流,所演變出各項政治、社會、企業、金融乃至家庭倫理弊病叢生的現象,益發讓我們珍惜人類自古以來,此一有別於禽獸的固有資產,用比較廣泛的名詞來講,就是要重視「人文素養」或是「人文關懷」。

    人文素養」是一種「以人為物件、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常聽到媒體對目前大學生有「人文素養低落」的評語,前總統李登輝先生也曾在大學演講中,勉勵大學生要奉行「人文關懷」,的確,身為中堅知識份子的大學生,如果也只會在虛擬網路充斥的環境中人云亦云,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或者,也只會在物質掛帥的淺碟文化裏消費享樂,那又如何去引導「社會文化」袪除積習日深的「速食文明病」呢?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例,據非正式統計,「人文類書籍」銷售的退書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五,而賣相或銷售成績較佳的書籍,多屬應用工具類與漫畫圖文、趣味遊戲類以及商業小說,人文類別書籍閱讀率的降低,間接證明了升學考試之外,多數大學生寧願沉溺在世俗流行的浮誇當中,也不願意花精神去探討具有深度的人文內涵。

    正如Skinner晚年對美國教育缺失的批判,若依照邏輯上連鎖推理方式去分析,一個學生不成材的原因,結論是因為「社會文化」的錯誤;但社會文化是無法懲罰的,只有透過「行為改變技術」,也就是尋求具有啟發特性、自我學習的方式去解決此種教育難題。

    那麼,我們該如何啟發國人、尤其是青年學子自動自發去培植人文素養,或者由衷的對社會產生人文關懷呢?他(她)們所要學習自我成長的課題又是什麼呢?有些具遠見的科技大學為恐培養出只算「工具化」的科技人,多會從加強「通識教育」著手,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多多參與社區服務、關懷養老護幼院,甚至組成志工團或是辦理親子教育活動;南部一流學府成大並設計了迎新時由學長踩腳踏車迎接學弟妹、幫忙載衣物器具的例行活動,藉此活動加強彼此責任感和感受關心的良好互動,這就是一種自我學習。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過份追求知識,會忽略追求人格的陶冶。從待人接物甚至「」的許多生活層面,其實都可以領略出不少「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發掘傳統中很多優良的「倫理」觀點,往往就是穩定社會的基本磐石。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則主張大學生必須建立信仰與道德的新價值觀,真心關懷、認同土地,才能在二十一世紀真真假假的「資訊亂象」中站穩腳步。最近一部以南台灣恆春為背景、創下票房新歷史佳績而聲名大噪的電影『海角七號』,雖則它標榜著「追求夢想、永不放棄」的精神,但細究劇中角色的愛怨情愁,不就是傳達了一種關懷本土文化、追求城鄉發展的奉獻情操嗎!

    台灣是一個深受殖民之苦的國度,但也正因為如此,她展現出多風貌的生存活力與勇氣,散佈各角落的弱勢小人物、社會尚存的不公不義、政治惡鬥下的不良示範等等,都亟待我們本著人文素養的德性力量予以關懷改善,所謂「身心靈」平衡健康的人生哲學,才是療癒人性衝突傷痕的最佳良藥,果如此,「人生不是只有百米賽跑」也不是馬拉松,畢竟,學會慈悲與寬容才是和諧幸福的最大根基。

(2008.12.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