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鉅亨網 2009 / /0 / 4/ 18:00 貧窮 有可能從一代傳給下一代、形成世襲,現在箇中關聯的紐帶已經越來越清楚了。 孩子若出身的環境微寒,日後發展落後於平均水準之外的機率也提高, 貧窮 再度複製 貧窮 。 許多社會學家研究這個議題,自由主義者認為應該運用民主和多元機會除貧,而社會主義者則希望透過獨裁和中央計畫中斷這個惡性循環。 到底為什麼 貧窮 會衍生貧窮? 《經濟學人(Economist)》雜誌科學與科技專欄最新文章以神經科學與社會剝奪的角度討論 貧窮 ,發現 大腦工作記憶區 因為 生活壓力 伴隨著 貧窮 ,而一點一點受到傷害,這讓貧民兒童的人生難以脫離窮困。 3年前有關貧窮的研究出現重大突破性進展,美國賓州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Martha Farah發現, 在貧窮中成長的兒童, 腦內工作記憶 ( working memory ) 區塊比中產階級的兒童來得小。 工作記憶 是容量有限、儲存時間短暫(例如一般人暫時記憶電話號碼)的 短期記憶區 ,這個部分可以執行許多心智認知的基本運作。 工作記憶區 對 理解語言 、 閱讀 以及 解決問題 相當重要 ,因為人類學習或獲取經驗的首要條件就是將事物送入 工作記憶 ,接著才有可能轉往長期的 陳述性記憶 ( declarative memory )─代表人們明確掌握某些知識,例如某一件知名戰爭的發生年份,而不是像如何騎腳踏車這種模糊的概念。 奠基於Martha Farah教授這份研究,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兩位教授 Gary Evans 和 Michelle Schamberg 更進一步鑽研細節。上星期出版的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兩位教授發表報告指出: 貧窮兒童大腦的 工作記憶區 發展之所以比中產階級兒童差,幾乎完全受到 壓力 的影響。 這兩位教授追蹤 195名來自紐約州的自願對象,進行長期的社會學及醫學研究。當時所有的追蹤對象都是17歲,全部是白人、男女比例一樣。為了測量個人生命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量,兩位教授使用 適應負荷 ( allostatic load )指數量表─「 適應負荷 」以6個變數數值合併計算,包括 血壓 ( 收縮壓和舒張壓 )、 三種與壓力相關的賀爾蒙分泌濃度 、 身體質量指數 ( BMI )。 ...
這是一個以3C資訊、電腦資訊、學習為主的園地。 從小樹慢慢開始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