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8, 2008的文章

電源足瓦的代言人-80 PLUS進階認證

‧超頻者天堂 2008/05/23 80 Plus 認證是消費者購買 電源供應器 時最重要的參考之一,保證買到的產品絕對「 足瓦 」,要求至少有80% 轉換效率 。隨著 CSCI 計畫推行, 80 Plus 訂定出 延伸規範 ,推出 Bronze 、 Silver 、 Gold 三個等級,期望在2011年之後,可以 達到90%以上的效率 ... 80 PLUS 為今日電源供應器的重要指標 發起於2004年初的 80 Plus ,在2005年2月Seasonic推出第一款符合 80 Plus 的產品之後,業界各大廠共襄盛舉, 80 Plus 已成為今日 電源供應器 的重要指標。美國 Energy Star 能源之星 訂定4.0規範時,亦將 80 Plus 列入其中;截至2007年12月為止,已經有超過200款產品通過 80 Plus 認證。 何謂 80 Plus ?它指的是一款 電源供應器 產品,在20%、50%、100%輸出時,都至少必須達到80%以上的效率,同時 PF功率校 正因數要求在0.9以上。不少人會把Efficiency跟 PF 這兩個值搞混,舉例來說,一款標示500W的電源供應器,在100W、250W、500W這三種輸出中,若以80%的轉換效率計算,要求交流電輸入值至少為125W、312.5W、625W。若 PF 為0.95,則輸入端的 視在功率 是131VA、328VA、658VA。 以500W來看,擁有80%效率的 電源供應器 , 交流電 輸入為625W。反之,只有60%效率的產品, 交流電 則需要輸入500W/60%=833W。因此,轉換效率的高低,直接成為 電源供應器 最重要的關鍵。 80 Plus 延伸規範,預期在2011年後可達到90%以上效率 認證一分為三 ,效率要求更為嚴苛 由Intel發起的 CSCI 拯救氣候行動計劃,目標為 促進電源使用效益及降低耗電量 ,以 節能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為中心主旨,自從2007年中開始,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行動。 Energy Star 4.0 已將 80 Plus 列入標準,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 80%轉換率 只是基本要求,未來克服技術等難題之後,勢必要使 電源轉率 達到比 80% 更高的效率。 CSCI 預期未來個人電腦與伺服器的電源轉換要使有90%以上,但非一次達成,而是逐年循序漸進地增長,具體...

POWER的一些常識

作者:Admin 日期:2005-12-06 一個好的 電源供應器 最主要就是供給一個良好穩定的電力來源,何謂良好的電力來源一般來說就是 穩定的電壓 及 穩定的電流 及 美好的波形 ,以台電的 AC110V60HZ 就必須是110V以每秒60次做正反正玄波形變化六十次,但台電給我們的通常不是這麼完美的電,如果你拿三用電表量一量有些人會量到100V有些人會量到115V更甚120V這些高於110V的朋友要注意你家的 電器 特別容易燒壞 ,再來如果你有 試波器 拿來量一量你會發現這60次的 正玄波 形會在50~60中間變化且在波形中會有很多抖動,偶而會有幾次尖尖的凸很高這就是所謂的 凸波 ,就因為台電沒辦法供給我們一個完美的電源,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個 穩壓器 , 再來就是 直流電 ,所謂 直流電 就是不作正 反正玄波 變化的電流,例如 電池 ( 以化學變化持續釋放電子 )這種電流拿到 試波器 上量會看到一直線這就是完美的 直流電 ,, 但是我們的電腦需要一組12V的直流來做 馬達驅動 (風扇,硬碟旋轉,光碟機等等)還需要一組3.3V(核心運算)一組5V(硬碟電路,光碟機電路等等)這些都是直流電源,最好買乾電池串一串供給,但是我們無法..沒那麼多錢買乾電池來串一串使用,所以我們想到可愛又咬牙的台電,所以需要一台 電源轉換器 (說 電源轉換器 比較實在, 電源供應器 怪怪的)把台電給我們的 AC110V 轉換成 直流 12V,3.3V,5V來餵養我們的電腦,這時 電源轉換器 就顯的非常重要了,一台好的 轉換器 提供出來的 電壓 準確度非常的高其 電流波形 趨於一直線且不會有偶而突出的 凸波 ,接近使用乾電池的完美表現,而一些較差的 轉換器 相反的提供不穩定的 電壓 雜亂的波形連波一堆偶而還會有 凸波 ,你的電腦就在突如其來的圖波中掛點....默哀一分鐘 要消除 連波 目前就是加大 電容量 來改善讓 充放電 時間加長(台電是給我們 正反正玄波 )改善 凸波 就是在重要節點中間加入 電感 ( 一種以繞線做成的零件 ) 第一行中提到 W=I*V 所以 電壓 固定後想要得到較大的瓦數(裝太多硬體或風扇他們都要電)所以你的 電流 就要加大,要加大 電流 只有加大 變壓器 的 線徑 , 線徑 一加大 電阻 就會降低所以長度也要加長,就這樣 變壓器 體重就一直上升, 電容 加大體重上升,...

你家的機殼會電人嗎 ?

發表日期:2006/12/17 01:59 武林 如果有仔細觀察過電腦的 電源線 ,就會發現 電源線 由三條子線所組成,比起一般的家電電源線,插頭的中間還多出了一個 接口 ,這就是所謂的 地線端 。 地線設立的目的 ,是預防一旦電器發生 短路漏電 事故,電流可以馬上 經由地線導入大地消散 , 防止觸電 的不幸事件發生,而地線在電腦中,通常都是直接接到 金屬外殼 上,也就是所謂的 機殼接地 , 當漏電情況發生後機殼的電流會順著地線端轉入地下消散掉 ,不會傷害到使用者。 但是,這種安全的設計,在本地卻反而成為 觸電的元兇 ,原因就在於,台灣的一般建築少有針對安全需求而配置地線,所以即使電腦電源有所謂 地線端 ,接到市電之後,地線端並沒有連通,請大家想一想:當初插入電腦電源時,要如何將三個 金屬棒 的電腦 電源線 (或 延長線 )插到有兩孔的插座上?是不是要使用一個三轉二的轉接頭,或是乾脆將電源線上的地線端折斷,然後插入插座?這種方式,就是很明顯的將 地線 捨棄掉了。接著,電源線中剩下的兩條線,一條稱為「 火線 」,這條線上就是承載著 110伏特 的電壓;另一條相對於 火線 ,則稱為「 水線 」,或也稱「 地線 」,這條地線,與前述的地線不同,它不是為安全理由而存在,它是「 火線 」上電流「 回家 」的路徑,因為電流最終的的歸宿在理論上是「 大地 」,所以稱呼它為 地線 也並無不妥,但為了辨明起見,還是叫它作「 水線 」比較不會混淆。在電力的運作中,電流是從電廠以 火線 傳送,然後到了 負載 (電腦),供給 負載 所需的能源,之後再從 水線 回流至 大地 ,完成一個 完整的迴路 。 現在問題就在於,「 地線 」與「 水線 」大體上同屬於接地迴路的性質,「 地線 」與「 水線 」常常容易混接在一起,所以,在缺乏真正地線 接地 的時候,電腦電源供應系統 水 、 火 線之間的一些 漏電電壓 ,就沒辦法經由 地線 宣洩 掉,而在電腦的 地線 迴路 上流竄,這就是 機殼會電 的原因之一。 再看看 火線 與 水線 電源這兩端,在 火線 上存在的是 110伏特 電壓的 交流電 , 交流電 並沒有 極性之分 ,如果將電腦的 水 、 火線 調換接上電源之後,並沒有關係,電腦也不會爆炸,但是,將電腦電源線的 水線 端,接到電源的 火線 端時,那麼就會讓原本應該接地的機殼,反而因為與電源 火線...

PCI-E跟AGP不同之處

不過還是要推薦一下 PCI-E128MB 介面的顯示卡!! 因為他跟 AGP8X 介面的顯示卡速度差了 8 倍!! 最好買主機板跟顯示卡的時候一定要問一下老闆不然等 AGP8X 系列的退潮了以後你又要花大把的銀子換上新顯卡了。 資料 PCI Express (亦稱為 PCI-E ),最初是由Intel 公司所開發,被視為是取代 PCI 以提供更高頻寬的最新 I/O 介面。 PCI Express 最明顯的改善就是其點對點的拓樸,能夠讓共享交換器根據優先順序,分配共享資源 (匯流排頻寬) 給接附的 PCI Express 裝置。在此情況下,每個裝置都可直接且獨立地存取 (連接) 到交換器。此外,交換器將會優先處理傳輸的資料,因此即時的應用程式將可以立即存取交換器。 PCI Express 先前稱為 3GIO 。較高的頻寬是另一項優於 PCI 的改善。 單通道在單向每秒能夠同時傳輸 250MB ( 雙向為每秒 500MB 。)。 而現在 PCI Express 擁有 5 種格式 ( x1 / x2 / x 3 / x4 / x16 ) 供不同頻寬使用。 PCI Express x4 / x8 / x12 非用於桌上型電腦,而是用於伺服器。 PCI Express 仍然處於發展初期,而 PCI 將還會撐一陣子。因此,在這段過渡期,您可能會看到 PCI Express 和 PCI 共存在主機板上。 PCI Express x16 將被用來取代目前的 VGA 8X 插槽介面。他有不同的速度與插槽,長短上有差異,而取代 AGP 的是命名為 PCI-E X16 的插槽(長度和現今 PCI 一樣長),至於有哪些規格,我們看看吧,順便比較 AGP 8X 與 PCI-E X16 之間的差異: 匯流排   頻寬(單向)   雙向頻寬 PCI     133MB/s     133MB/s AGP8X     2.1GB/s     2.1GB/s PCI-E X1   250MB/s     500MB/s PCI-E X2   500MB/s     1GB/s PCI-E X4   1GB/s      2GB/s PCI-E X8    2GB/s      4GB/s PCI-E X16   4GB/s     8GB/s P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