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OSI模型 7 應用層 6 表示層 5 會談層 4 傳輸層 3 網路層 2 資料鏈結層 1 實體層 OSI模型 ,即 開放式通信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是 國際標準化組織 ( ISO )提出的一個試圖使各種電腦在世界範圍內互連為網路的 標準框架 ,簡稱 OSI 。 層次劃分 OSI 將電腦 網路體系結構 ( architecture )劃分為以下七層: 7 應用層 ── Application Layer 6 表示層 ── Presentation Layer 5 會談層 ── Session Layer 4 傳輸層 ── Transport Layer 3 網路層 ── Network Layer 2 資料鏈結層 ── Data Link Layer 1 實體層 ── Physical Layer “ OSI / RM ”是英文“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的縮寫。 第7層 應用層 應用層 ( Application layer )是七層 OSI 模型的第七層。 應用層 直接和應用程序介面並提供常見的應用服務。 應用層也 向 表示層 發出請求。 應用層協議 例子 AFP AIM APPC BitTorrent CFDP DNS DHCP FTAM FTP Gopher HTTP IMAP iTMS IRC LDAP Modbus NNTP POP3 SIP SMTP SNMP SSH Telnet TFTP X.400 X.500 TSP XMPP 應用層 能與應用程式介面溝通,以達至展示給用戶。 第6層 表示層 表示層 為不同終端的上層用戶 提供數據 和信息的 語法表示 變換方法。如文本文件的 ASCII 格式和 EBCDIC ,用於表示數字的 1S 或 2S 補碼表示形式。 表示層 的主要功能 數據語法轉換 語法表示 連接管理 數據處理 數據加密 數據壓縮 具有 表示層 功...
這是一個以3C資訊、電腦資訊、學習為主的園地。 從小樹慢慢開始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