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0的文章

為您揭露攻擊者最陰險的七大黑技

2008-11-11 11:02 來源:51cto 作者:落英繽紛   如今,逢此“資訊就在指尖”的互聯網時代,不少人都擁有自己的電子郵件、QQ號碼、MSN等與親朋好友聯系的通信工具,更有許多人在社交網站上註冊了自己的賬號,這無疑會極大地方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但隨著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盯上社交網路,普通的用戶在上網時便面臨著巨大的“ 被黑 ”風險。   社交網路重點在於構建有著共同興趣和活動的人們的在線社團,它也可以是對探索別人的興趣和活動感興趣的人員集合。許多社交網路是基於Web的,並可向用戶提供互動的機會,如在文章開頭所談到的電子郵件和其它即時通信服務。    社交網路的最大危險性在於損害個人的身份資訊及其它資訊。它可能會導致你的相片被發到某個成人網站,抵毀你的形象。也可能會導致你的網上銀行卡的機密資訊被人竊取,還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之間將公司的商業機密“ 大白於天下 ”!    不要對此掉以輕心了,不要覺得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你或你的公司身上。 社交網路是網路釣魚者、垃圾郵件製造者、僵屍網路控制者、公司間諜謀取利潤的重要陣地 ,如果對其使用不慎,它甚至可輕易地葬送公司或個人的命運。    問題的根源在於社交網路站點本身並不安全。 一般情況下,這種站點並不對用戶進行鑒別,用戶無法完全確認在線的所謂友人的身份,而攻擊者可以輕易地利用社交網路內的“ 可信任的 ”文化,從中大塊朵頤。但是,許多用戶並未啟用或部署這些站點所提供的某些安全和私密選項。   例如,社交網路應用程式開發工具,如OpenSocial,還有一些第三方的工具可輕易地被攻擊者利用傳播惡意軟體或洩露個人私密資訊。此外,還存在著公司間諜的真實風險,攻擊者可以輕易地利用網路僱員的資訊實施其它攻擊。而且,有些流行的Web攻擊方式,如跨站腳本攻擊,也可被用於對付社交網路的成員。    千萬不要因為你禁止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私有資訊而沾沾自喜,因為這樣並不能使你免受安全威脅。在網際網路上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私密。用戶只能延緩資訊被洩露的風險。 用戶需要將整個 網際網路 看作是一個所有資源都永存的平台。   針對社交網路的攻擊才剛剛開始,因此在發佈個人資訊時請三思而後行,或者在接受並信任新的朋友時需要加倍謹慎。隨著攻擊者日益關注社交網路,其攻擊將更加嚴重。事實顯示出,社交網站已成滋生網路攻擊的溫床。   孫子...

買新車靠運氣 瑕疵不斷靠自己?

來源::::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發佈日期:  2010.05.27附件附件 消基會自2009年至2010年4月止,共接獲了44件汽車「 新車屢修不復;保固期內瑕疵不斷 」的申訴案件,平均一個月就有將近3件的申訴案發生。只是消費者花錢購買新車,卻要忍受新車屢修不復的狀況,產品有瑕疵卻無法退換貨,花了錢也無法獲得同等價值的商品,合理嗎?為此消基會調查了各家業者販售汽車的訂購合約書,結果發現解約或是更換新車的條件皆過於嚴苛,消費者購車權益嚴重受損! 案例一: 98年2月18日消費者購車並交車後,2月23日至27日即因漏油、引擎腳固定座偏移、右後門六腳螺絲等問題入場維修3次,2月28日更在未踩油門的情況下暴衝。消費者因而向公司要求退車與換車,但公司卻僅願檢驗該車,而不願作其他處理。 案例二:消費者於98年8月19日至公司購買一輛汽車56,7000元,交車後發現車底有生鏽的零件,立即向公司反應,並於8月20日至車廠詳細檢查,發現底盤生鏽的情況更嚴重,且前輪的生鏽位置似有安全之虞,但公司卻表示無法更換新車,僅願提供更換新零件及日後保養優惠,消費者無法認同,要求公司應更換新車或退車退款。 案例三:消費者於98年11月25日購車,當日即發現「 新車異音 」,其後陸續發現引擎及其所屬機件兩件嚴重異音,另一件內裝座椅異音;自 11月25日起為了福特新車瑕疵,陸續進廠已十次,至99年2月5日仍無法完全修復,消費者深感困擾。 調查樣本(詳見附件) 檢視會內近1年申訴案件中消費者所提供的汽車訂購契約書,加上消基會義工以消費者身分前往索取,共計10家業者。 編號1號「南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現代汽車車系」、編號2號「慶達汽車股份有限公司-Mazda」、編號3號「中太汽車股份有限公司-Ford車系」、編號4號「國都汽車股份有限公司-TOYOTA」、編號5號「七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Nissan」、編號6號「順益汽車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Motors」、編號7號「鴻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Honda」、編號8號「新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Volvo」、編號9號「捷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BMW」、編號10號「中華賓士汽車股份有限公司-Mercedes-Benz」。 調查結果 一、 80%業者規定30天內發生重大瑕疵,且經檢修2~3次而未修...